virtual exhibition – 徐理青 & 曹议澜

徐理青 & 曹议澜:

二人本科均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智能界面专业,现于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在读。创作领域设计交互装置,影像与交互编程等。作品曾获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暨林风眠创作铜奖;环亚杯中日交流设计展金奖。

作品创作思路:作品《信息茧房》以算法推送产生的信息茧房效应作为选题依据,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打造一个沉浸式空间,其中主茧房会通过基于体感交互的投影达到信息茧房生长包裹的效果,让观者参与织茧,让他们体会到过度依赖算法推荐会被困在自己的茧房中,能认识到社交媒体个性化推荐机制下“信息茧房”效应带来的弊端,引起受众的思考。

信息茧房效应:随着信息容量的不断增加,2002年全球进入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导 致信息内容的种类繁杂,因此,如何使人们对信息的接受精准化成为了新媒 体平台近年来的关注焦点。在此背景下,平台进行了算法推荐机制的研究,而该机制下人们的所接受的信息会随着自己的喜好被引导,具有相同兴趣 焦点的人群快速聚合,这样看似自由 的信息交流实际上导致了个人接受信息能力的“窄化”,也就是所谓的“信息茧房”效应。

作品意义(对作品的思考):我们通过让观者参与茧房的“织成”,让观者成为作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让其体会到过度依赖算法 推荐会被困在自己的茧房中,能认识到社交媒体个性化推荐机制下 “信息茧房”效应带来的弊端,以此引发人们关于如何打破“信息茧房”效应的思考。信息茧房效应虽然是算法推荐功能下的消极产物, 但是技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最终还是取决于使用该技术的人本身,因 此是否会形成“信息茧房”效应的根本因素还是人。所以希望观者在 对我们的创作作品体验完毕后,可以冷静考量个性化推荐技术带来的 负面效应,思考如何规避与改善信息传播的环境。

作品交互形式:我们通过打造 一个沉浸式的暗场空间,在空间中放置大小不一的透明“信息茧房”, 其中有一个主茧房为可进入式的开放茧房。经过我们反复的材料实验,茧房 以透明全息膜与透明亚克力板为材料构建而成,在透明的茧房外部表面上,通过投影融合技术与投影矫正技术投 射交互投影,投影内容即为用文字动效代表的“信息”,当观者参与互动进 入主茧房时,我们会引导其挥动手臂,在手臂的挥动下,会有跟随其移动的 文字信息出现在茧房表面,观者滑动的次数越多,就代表着包裹他的 信息越多,茧房上的文字动效则越多,茧房即从透明成为一个完整的 茧房。